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40    次浏览
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,小学和初中阶段,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~今天,一起来看看,关于各个年级到底要如何“陪读”,名校老师是怎么说的!小学一、二年级1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表现为要孩子当第一名,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,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。鼓励孩子追求“自己的最佳表现”,“跟自己竞赛”,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、名次的追求。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朗读、写简单日记的习惯。总之,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。小学三、四年级2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,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为0.82,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。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,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,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,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。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,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,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、整理错题、做笔记。小学五、六年级3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,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,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,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,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,是不是很轻松?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是不是很感概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这句古话?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省心的。初中阶段4 从小学到中学,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,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,都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,在这个转变中,家长的角色也至关重要。无论您有多忙,以下这5件事不得不做。? 1、增强意识——和孩子坐下来,好好聊聊初中生活面对陌生的同学环境,想要适应,真得需要一段时间,适应时间的长短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。这个时候,家长要提防两种极端心态的产生: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,心早就“飞”了,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单,因此漫不经心;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,生怕自己会落下。前者需要家长的“醍醐灌顶”,强调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难度,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。? 2、确立目标——对比近几年中考形式,辅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。中考的考试范围、考试政策,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,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,作为孩子的“大后方”,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,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。 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,可以帮助孩子基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,把每一步走得踏实。 ? 3、充分了解——学校制度、基本规范、考试选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。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进入该校的高中部,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,因此要及早了解相关学校直升高中的选拔标准。到底要符合怎样的条件?是按总成绩排名?对具体学科的成绩是否有要求?具体名额的分配又是怎样?等等,这都是需要家长提前考虑的问题。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,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。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,影响孩子的高中升学。从现在起,做到心中有数,随机应变。? 4、及早沟通——向任课老师传达孩子的基本情况。需要强调的是,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以后给“打小报告”或者“探听孩子底细”,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,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监视的感受。尤其对寄宿生来说,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,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必须通过与老师这座桥梁。 这里的老师,除了班主任老师,还有各任课老师。毕竟中考是一个综合的选拔性考试,与老师沟通,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过度偏科,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,并且积极配合老师。? 5、找到方法——如何应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?孩子到了初中阶段,已然有了自己的想法,“不听话”那是家常便饭。这个时候,家长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样呵斥或者动手了,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。能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,这个是关键期,家长不仅要做孩子的镜子,更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,多向优秀的家长取经,改变之前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。初中对孩子来说,是一个新的起点,对家长来说,更是万里长征的重要一步。要想下好这盘棋,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。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,作为家长,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。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,帮孩子成才、成人!文章来源:做个好妈妈(ID:vvipma)、小升初考试(ID:xscksbm)鹰师在线尊重原创,若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喜欢请点赞猛戳原文,领学霸1对1辅导课,仅限30名!